“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一代伟人毛泽东满怀豪情的诗句,把九嶷山的壮阔美景与人文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湖南宁远县城南,属南岭山脉之萌渚岭,纵横2000余里,南接罗浮山,北连衡岳。这里峰峦叠峙,深邃幽奇,千米以上高峰有90多处。以独特的风光,古老的文物,动人的传说,驰名中外,令人神往。九嶷山得名于舜帝之南巡。境内有舜源、娥皇、女英、杞林、石城、石楼、朱明、箫韶、桂林九座峰峦,《水经注》云:“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嶷”即疑也。2016年6月,我前往九嶷山,作了一次寻根舜源、追寻星光的旅行。
十里画廊,田园星光
到九嶷山之前,我先寻访了离山麓不远的古村——下灌村。下灌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开源于西汉(公元元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该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村落建在船形地上,仿佛漂浮于冷江与灌溪之间。村里还有着不少的古老房舍,如状元楼、风雨桥、老祠堂等。今天的下灌建设得很漂亮,整齐的白房子坐落在小溪上,在碧蓝的夏日蓝天下,古楼新舍相得益彰。
古村祠堂
古村新貌
十里画廊
下灌最吸引人的是如桂林一般的山峦及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因为九嶷山属“五岭”之大萌渚岭山区,有着类似的构造。灌溪最美的景致,当属十里画廊。成片大大小小的山丘散布在平坦的田园之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村庄,在夜色银河下,是一幅壮阔的图景。
山村银河
月亮从东边的山头升起,照亮这条宏伟的画廊,蔚蓝的天空下,星光在月光里恬淡轻灵,宽广碧绿的田野,和错落闪烁的村舍,是最典型的南方田园夜色。只愿在这芬芳宁静的夜里沉睡,任时光飞逝,星光洒在身上。
月光田园
一夜过去,当朝阳又从那一片山头升起,温暖的阳光洒满清晨的村庄,碧绿的原野笼罩在温馨的光影里。金色继续带来夏日的热烈,指向路的远方,那一片山峦起伏之中,是舜帝陵的所在。
山村黎明
寻根舜源,星移斗转
舜是中国人文之祖——“三皇五帝”之一,妫姓,有虞氏,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是中国上古时代(距今约4200多年)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出生于诸冯(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诸冯山),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市),史记受帝尧禅让执政于世,以德孝闻名于天下。被后世尊为“五帝”之一,史称帝舜、虞舜、舜帝,故后世以舜称之。
舜帝南巡图,图源:舜陵壁画
《史记·五帝本纪》: “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据《九疑山志》记载,最早的舜庙建于夏朝,地点在大阳溪,白鹤观前。第二座舜庙建于秦代,旧址在玉琯岩旁,2000年该遗址被发现,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叠压文化层最深处约3米。遗址南北狭长,五进,九开间,完全符合古代帝陵“九五之尊”的体制,2006年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元1371年(明朝洪武四年)舜帝庙由玉琯岩搬迁到舜源峰北麓,坐南朝北。
舜源峰下舜帝陵
九嶷山舜帝陵历代为中华民族尊祖祭舜之地。如今的舜庙为上世纪90年代重建,于99年落成。新建成的舜庙占地600余亩,坐南朝北,庄严肃穆,陵庙为仿清式,两重院落,四进建筑,由神道、午门、拜殿、正殿、寝殿和陵山(舜源峰)组成。这是国内唯一的舜帝陵墓,有历代祭祀舜帝的碑刻。自开放以来一直是海内外游客、炎黄子孙朝拜祭祖的“圣地”。
帝陵碑
舜源晚霞
在舜帝陵的这一晚,晚霞格外绚烂。夜幕降临之时,火烧云的色彩久久不退,在舜帝陵和舜源峰上又升起一道云气,直缥缈缠绕至天空,围绕灿烂赤红的火星,让舜陵之夜变得格外壮丽深沉。
红星紫气绕舜陵
月光升起时,又吹散了云气,还夜色一片清朗。月光照在舜陵前的碑亭上,碑亭的背后是北方的娥皇峰,西边不远处是女英峰,正是舜帝二位忠贞的妻子的象征。斗转星移,山河变迁,只留下的二女殉情的传说,千古流传。
娥皇、女英峰,碑亭星轨
夜访九龙柱
今天的舜陵前有建九龙神柱,九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伫立于星光下,雕龙刻凤,气势雄伟。夜访神柱,与白天分外不同,月光下的游龙舞凤,轮廓格外深錾,于深邃星空里,昂然天际。
九龙神柱,斗转星移
九嶷星光,荧惑守心
九嶷山的主峰,在舜帝陵南方不远的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其中最著名的标志性景观,就是三分石。从车行道路尽头的九龙湖开始,就只能步行登山而上。山谷中奇花名树、幽谷溪泉,空气清新,绿意盎然。九叠泉在山间奔流,绕转树根奇石之间,石上厚厚的青苔,见证了这清幽别致的山谷,是远离喧嚣的自然天地。泉水清澈,如白色的蚕丝缎带,飘柔而下。这长流不息的泉水,就是潇水之源。而登山之路,就沿着这溪泉一路向上。
清泉石上流
在海拔1822米处,有个宽阔的平台,抬头就可见3个100米以上的巨型花岗岩屹立在南边的山峰之上,这就是著名的三分石。在平台上往西面看,落日正沉入地平线,在远处低空的云彩里放射出神奇的暮曙辉,云隙光。这种神奇的大气光学现象,更强化了九嶷晚霞的壮丽,和登临舜源的神圣感。
九嶷山晚霞
不一会回头看三分石,星光已经闪烁在夜幕里,落日的最后一丝余晖将巨大的花岗岩体和天空都笼罩上一层粉紫的色彩。
三分石,晚霞星光
银河渐渐升起来,牛郎、织女和天津四组成的“夏夜大三角”成为这季节永恒的标志景象。海拔1800多米的山坡上,居然惊喜的出现一颗小小的野草莓,在贫瘠的风化砂石地上顽强的生长,在翠绿的叶子簇拥下,鲜红的浆果分外红艳。果然,在永恒星光的见证下,总有生命不息的故事在流转。
野草莓的夜
三分石堪称中国的纪念碑谷,因为它承载着对舜帝的纪念。四千年前的舜帝正是南巡华夏三湘之地,崩于苍梧,葬于九嶷。三分石相传是舜的葬身之地,故又名舜峰。三分石高耸于峰顶,环顾四野,莽莽群山,尽苍翠绿意,唯此一座花岗巨岩,仿佛天然的帝陵墓碑。三分石就是舜帝的纪念碑。而在星夜下看这一幕既壮观又更有意义。
三分石银河,荧惑守心
站在这座唯一的观景台看三分石的星空,银河从巨石背后升起,红色的心大星(天蝎座心宿二)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体系中龙的心脏,天蝎头部4颗星属房宿纪念碑谷,房宿四星下的二颗小星称为“钩钤”,《汉书·天文志》称:“钩钤,天子之御也”,而房为天駟,也就是天上的四驾之马车。正对应着舜帝驾车出巡的典故。而我见到这片星空的时候,夜空正上演着“荧惑守心”的景象。
火星荧荧似火,行踪捉摸不定,因此我国古代称它为“荧惑”。但火星无论在东方或是西方都被认为是战争、死亡的代表。“心”指中国传统的天文学中的二十八宿之中的心宿,心宿有三颗星,分别代表了皇帝和皇子,皇室中最重要的成员。而火星总是在黄道附近移动,荧惑守心是指火星在心宿内发生“留”的现象。在中国的星占学上被认为是最不祥的,象征皇帝驾崩,丞相下台。中国史籍中全部 “荧惑守心”记录共23次(据考证有六次与天象准确对应)。
最著名的一次记录是《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有发生秦始皇曾经祭祀河神沉水的玉璧复现。史家称之为“荧惑守心陨石落,沉璧复返祖龙死”。第二年秦始皇驾崩。当然这都是巧合与古代占星学的附会而已。
2016年正好又上演了“荧惑守心”之象。4月18日火星在心宿二附近留,此时赤经只比心宿二小1分,而后由顺行改为逆行,又远离心宿二,5月30日火星冲日,在6月28日留,又改为顺行,8月24日左右火星赤经又与心宿二相等,从而形成荧惑守心的天象。
从最严格的定义来说纪念碑谷,只有逆行“留”且最接近心大星——心宿二,才是最准确的“荧惑守心”,也就是4月18日,不过6月28日虽然距离较远,但逆行改顺行,也可称“荧惑守心”。心宿二又称“大火”,与火星二火相遇,红光漫天,非常漂亮。
2016.4.17 的荧惑守心与天蝎座
我在2016年4月17日凌晨,也拍摄了“荧惑守心”。而在2016年6月24日这一晚,我又见证了“荧惑守心”与三分石银河。由于华夏五帝之一的舜帝南巡,驾崩于九嶷山。在此拍摄有皇帝驾崩之预兆的“荧惑守心”更加具有文化上的纪念意义。
三分天地人
这一夜,我在这九嶷群山的宁静夜色下,遥望三分巨石,天地人三者交汇,心灵的震撼无与伦比。
三分石银河月升
东边的低空腾起一片云,月亮很快从山谷中升起,把云彩染成金色,也把三分石照耀得金光灿烂,在银河星光下更加恢弘壮丽。
九嶷山月夜星轨
北边的星轨下,是灯光灿烂的宁远县城。
而西边云蒸霞蔚的山峰,正是九嶷山的主峰——畚箕窝,海拔1985米。红色的火星已经快要落在畚箕窝高高的山头,在山顶的云雾中更渲染出柔和朦胧的火红。
九嶷山主峰的红星
星光灿烂的夜晚总是过得飞快,黎明的到来,再次把三分石照耀成金色的巨碑。又渐渐地隐没于云雾缭绕之中了。
三分石朝霞
娜娜项目网每日更新创业和副业教程
网址:nanaxm.cn 点击前往娜娜项目网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