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自古以来就有养牛、爱牛、敬牛传统,牛既是重要的生产劳动工具之一,又是节日开展娱乐活动的必备,斗牛就是其中一项,为苗家人的各大节日增添了浓烈的气氛。苗族的芦笙活动和斗牛好像是一对双胞胎,两者在节日里同时存在,哪里有芦笙活动,哪里就有斗牛活动。
在岜沙苗寨,按当地习俗,芦笙节的第二天(12月13日)就是斗牛活动,没有专门的场地斗牛,也没有成文的规定,一切都是村民自发参与其中,虽有随性,但现场气氛不输一场比赛。
因为专业的打牛耗资巨大,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甚至十几万元,几家一起购买,轮流饲养,十分复杂,所以现在基本都是用当地村民自己饲养的水牛。
今年,斗牛比赛前的仪式没有了,直奔主题,现场气氛依旧浓烈。
下午两点,在阳光的照耀下,依山而建的苗寨犹如鱼鳞般闪耀,让人遨游山川湖海;轻柔的竹林像极了冬日的棉袄,让人卸下压力产生困意。午饭后人们到干田再(寨旁一个山坡)晒太阳,有的窃窃私语,有的瘫坐酣睡,静静等待斗牛时刻的到来。不知不觉,四周已经来了很多人,随着远处的一声牛叫,人群“呜”的欢呼,斗牛正式拉开序幕。
斗牛场就在寨边的田坝里,宽敞又平坦。年轻人牵牛入场,两牛相见,分外眼红,跃跃欲试,试图挣脱缰绳一决高下。斗牛正式开始了,牛主人放开绳索,打牛随即象离了弦的箭一般朝着对方冲去,相距一米时,却来了个急刹车,旁人嘘声一片,认为是牛故意戏弄观众,增加点调味剂。玩笑过后,两眼一横,牛角就顶了上去斗牛,“砰”的一声,观众喝彩,这是牛角的对决,重量的对抗,需要力量、重量和智慧,牛角陷入几厘米,一使劲,灰尘飞扬,就像在鞭炮中,又像在迷雾里,双方头撞着头紧紧地碰在一起,难解难分,一场惊心动魄的鏖战就这样开始了。
接着各自施展角技,设法寻找最佳进攻方法,控制住对方。再往后就是比彼此的耐力,此时牛主人会注意牛的状态,若久斗不分胜负,就将它们分开,双方牛主即用大麻绳或大棕绳把牛的一条后腿套住,由十来个年轻力壮的人用力把牛脚往后拉开,设法解脱双方的搏斗。无需输赢,不论胜负,只为庆贺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寓意收获丰收,寄托希望。
观众的叫喊声、哨声、笑声不绝于耳,小朋友们在田埂上看得是手舞足蹈。周边有拿手机拍照的、也有无人机航拍的、还吸引很多人直播,人们似乎忘记了时间,享受这美好的节日。
关于斗牛的习俗,各地都有很多美丽而动人的传说,只不过大同小异而已。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人们不懂得育苗移载这一技术,把田犁耙好了之后,就将稻种播进田里,任其自然生长直至收割,有一次,两头水牛无缘无故的在秧田中央打起架来,把那些青油油的秧苗踩得稀巴烂,惹得田主人又气又急,但光气也没有用,只好从其他较密的田块匀出一些秧来补插上去,想不到,秋收时节,这田的谷惠比其他田的都大,并且谷粒饱满,一派丰收景象就在眼前。由此,人们得到启示,学会了栽秧。为纪念这一农活上的大事,庆贺水牛给人们创造农业奇迹,于丰收后的九冬十月(寒冬腊月),牵来两头水牛相打斗,让人们尽情观赏取悦。于是,斗牛习俗就这样一直沿袭到今天。
图/文 记者 林剑
娜娜项目网每日更新创业和副业教程
网址:nanaxm.cn 点击前往娜娜项目网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