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别对《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到第5版五个版本收录的地名进行了分类和梳理,通过互相衔接的两个版本之间的比较,统计各版本中地名词条数量的保留、增加、减少以及对地名义项的修订数据,揭示三十余年《现代汉语词典》地名收录变化的原因。同时,针对《现代汉语词典》在体例不一致、实用性有待加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现代汉语词典》之后的修订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地名;变化

01

引言

(一)地名的界定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名命名的意义通常认为是地名的字面所表达的含义,它是人们为地名命名时的着眼点,或者叫命名的因由或理据。王际桐在《地名论稿》中指出:“地名是人们对地球和其他星球上表示特定方位、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因此,地名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又是人类社会的产物,经过不断演变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符号,它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二)《现代汉语词典》地名的研究

现状

《现代汉语词典》是国务院在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责成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现代汉语词典。1958年开编,1978年《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正式发行,在出版后的三十余年间,《现代汉语词典》经过多次修订,从初版至《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呈现出近半个世纪词汇的动态演变,各版词目变化反映了词典功能与收词原则的改变与词汇新旧兴替的历时变化。

对《现代汉语词典》的研究,既有内部研究,比如《现代汉语词典》体例研究、《现代汉语词典》字词的音、形研究,《现代汉语词典》的收词、立目研究,《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研究;也有内部与外部对比研究,比如《现代汉语词典》单版、各版本对比研究、《现代汉语词典》与其他辞书对比研究。对《现代汉语词典》地名研究多见各版本之间的对比研究,目前学界对《现代汉语词典》地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版本之间的对比

王洁《试论〈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水名条目修订》(2016)与耿楠《(第6版)地名用字变化考察》(2017)两篇文章均是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与《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地名专名进行分类整理后进行对比。前者单就“地名中的水名专名分成现代水名条目与古水名条目”的释义方式进行系统评析,从更细致的角度探讨了水名条目释义存在的体例不一致问题。后者从词典版本对比的角度,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地名用字从收字、立项释义例证以及读音三个方面,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进行比较,归纳地名用字的变化特点,分析地名用字存在的问题,并为《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提出一些措施。

2.同一版本的研究

李娟、黄启庆《浅谈对地名用字的收录原则》(2003)对《现代汉语词典》 (第2版)中的地名用字从地区级别、地区分布、构词能力、使用频率对地名用字进行分析,指出《现代汉语词典》地名的收录原则有实用性、规范性、均衡性、从严格性。王洁《刍议中的水名专用字条目》(2008)从“释义述误”“对同名异河的处理”“释义方式选择”三方面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水名专用字释义存在的不尽完善之处,给出方案。

但是通过细细研读这些文章不难发现,就《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地名分析,学者们并没有对词典中地名变化数据做出详细的处理增补符号,对于《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地名的变化呈现得不够直观,而且上述文章所涉及到的《现代汉语词典》版本多是就第5版与第6版进行比较,或者是就某一版本来进行语料统计分析,语料来源较为单薄,得出的结论不够全面得当。另外,在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地名所存在不足之处的论述上不够细致,探讨较少。

该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到第5版为研究对象,将互相衔接的两个版本进行一一比对,用数据直观呈现《现代汉语词典》地名数量以及释义方面的变化,对地名收录情况进行一个整体全面分析研究与探索,有助于了解地名词语在近三十年之间的变化,并归纳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发现《现代汉语词典》在收录地名一些细小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现代汉语词典》今后收录地名的规范化工作提出一些可采纳的建议。

02

《现代汉语词典》(第1-5版)地名收录发展变化统计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中收录地名条目共594个,《现代汉语词典》(第2版)中收录地名条目共599个,《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中收录地名条目共619个,《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中收录地名条目共618个,《现代汉语词典》 (第5版)中收录地名条目共672个,总体上呈增多删少的趋势。

(一)《现代汉语词典》地名数量

变化统计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自1978年问世以来,修订了六次,就《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地名的变化数据显示,《现代汉语词典》(第2版)新增地名词条8个,删减地名词条4个,地名词条释义修订24个,修改条目的数量约占所收地名条目总数的4%,这次修订规模较小,对地名词条的增加、删减与修改均未发生太大的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新增地名词条26个,删减地名词条10个,地名词条释义修订173个,修改条目的数量约占所收地名条目总数的28%,这次修订主要针对地名释义,规范地名释义的体例。

《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新增地名词条2个,删减地名词条4个,地名词条释义修订59个,修改条目的数量约占所收地名条目总数的9%,这次修订也主要集中于地名词条释义,整体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新增地名词条70个,删减地名词条12个,地名词条释义修订204个,修改条目的数量约占所收地名条目总数的30%,这次修订在增加、删减、修改三个方面相较于前4版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修订规模较大。

增补符号

(二)《现代汉语词典》变化统计

分析

1.第5版和第4版两个版本收录地名发展变化情况及统计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中收录地名条目共618个,《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收录地名条目共672个,是《现代汉语词典》自出版以来最完善的一版,就收录数量来说,两版相差54个。下文主要从数量的增加与删减、地名条目的完全保留、释义修订四个方面阐述两版的差别。

1.1 第5版对第4版地名条目保留了386个,平均占总量的57%。

1.2 第5版相较于第4版地名条目增加了70个,平均占总量的10%。如:

阪:大阪,日本地名。

䃮:卵石,䃮石(地名,在广东)

峺:格峺,地名:遂峺,地名,都在广西。【壮】。

1.3 第5版相较于第4版地名条目删减了12个,平均占总量的1%。如:

黑非洲:指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广大地区。居民绝大多数是黑人。

六:六安,山名,又地名,都在安徽。六合:地名,在江苏。

浒湾:地名,在河南。

1.4 第5版相较于第4版释义发生变化的204个,平均占总量的30%。

释义的精准化是词典完善自身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第5版从释义的精准化与简化各方面对第4版进行了改进,使其释义更加完善和全面。如:

第5版 澳2:指澳洲(现称大洋洲);指澳大利亚。

第4版 澳:指澳洲(现称大洋洲)。

第5版 涞:涞水,古水名,即今拒马河。今河北涞源、涞水(地名),都从涞水得名。

第4版 涞:涞水,地名,在河北。涞源:地名,在河北。

第5版 邲:古地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北。

第4版 邲:古地名,在今河南郑州东。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第5版相较于第4版地名收录,变化主要包括保留、增加、删减、释义修订四种情况。其中,地名用字保留的占据590条,符合《现代汉语词典》在适应时代发展更新的情况下又保持其稳定性的特点,增加、删除与对释义的修订则反映出了《现代汉语词典》对于地名条目的及时调整。

2.第4版和第3版两个版本收录地名发展变化情况及统计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中收录地名条目共618个,《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中收录地名条目共619个。由于《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是《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的修订版本,所以数量上并无显著的变化。

2.1 第4版对第3版地名条目保留了553个,平均占总量的89%。

2.2 第4版相较于第3版地名条目增加了2个,平均占总量的0.3%。如:

塝:田边土坡;沟渠或土埂的边(多用于地名):张家塝(在湖北)。

□:柳树□、毕家□(在河北);蒙□(在天津)。

2.3 第4版相较于第3版地名条目删减了4个,平均占总量的0.6%。如:

东瀛:东海;指日本。

河套:指黄河从宁夏横城到陕西府谷的一段。过去也指黄河的这一段围着的地区,现在则指黄河的这一段和贺兰山、狼山、大青山之间的地区。

华西:指我国长江上游地区四川一带。

唐人街:指海外华侨聚居并开设较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店铺的街市。

2.4 第4版相较于第3版释义发生变化的59个,平均占总量的10%。

《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增补本)是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修订本)的基础上对反映经济、政治、科技发展相关的新词语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动,在地名上的变动较小。

3.第3版和第2版两个版本收录地名发展变化情况及统计分析

第3版是《现代汉语词典》转型期的标志,收录条目61000多条,着力增收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词新义,贯彻新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规范,相较于第2版修订的幅度比较大,特别是在地名释义方面。

3.1 第3版对第2版地名条目保留了410个,平均占总量的66%。

3.2 第3版相较于第2版地名条目增加了26个,平均占总量的4%。如:

泗水:古水名,发源于山东,因四源并发而得名,是淮河的支流。

台3:指台湾省。

唐人街:指海外华侨聚居并开设较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店铺的街市。

3.3 第3版相较于第2版地名条目删减了10个,平均占总量的2%。如:

轵城:镇名,在河南济源。

大碶头:地名,在浙江。

塘㙍:地名,在广东。

浜:小河(多用于地名),张华浜(在上海)。

3.4 第3版相较于第2版释义发生变化的173个,平均占总量的28%。《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对第2版的修订主要集中于释义体例方面。如:

第3版 蚌埠:地名,在安徽。第2版蚌埠:市名,在安徽。

第3版 亳州:地名,在安徽。第2版亳县:在安徽。

4.第2版和第1版两个版本收录地名发展变化情况及统计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1978版)是面向社会正式发型的第1版,第2版对它只是稍作改进,仅在收词、注释略做增删调整,着重从思想内容方面进一步消除“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地名条目没有发生大幅度的改动,地名条目的完全保留就占到了收录地名数量的95%。

4.1 第2版对第1版地名条目保留了563个,平均占总量的95%。

4.2 第2版相较于第1版地名条目增加了8个,平均占总量的1%。如:

澳:指澳洲。

铜砵:地名,在福建;同“钵”。

□:地名,在湖南。

岽罗:地名,在广西。

洈水:水名,在湖北。

崄:地名用字,周家崄,在陕西。

涴市:地名,在湖北。

召2:寺庙,多用于地名,如乌审召、罗布召,都在内蒙古。【蒙】

4.3 第2版相较于第1版地名条目删减了4个,平均占总量的0.6%。如:

百色:县名,在广西。

梿市:地名,在浙江。

三泖:古湖名,在今上海市,现已淤为平地。

坨:地名用字,黄沙坨(在辽宁);坨里(在北京)。4.4第2版相较于第1版释义发生变化的24个,平均占总量的4%。

《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和第2版的收词总量远远少于后面五版,不论是收词立目还是释义编排,都处于一种初始状态。

《现代汉语词典》(第1-5版)在对地名的收录上,变化基本包括:数量的增删、释义的修订。通过分别考察这三种情况在五个版本词典中数量占比情况,可以浅窥《现代汉语词典》地名专名三十余年的变化。具体见下表:

增补符号

从表2中可以看出,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现代汉语词典》在不断变化发展,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从第1版到第5版中占相当大比例的仍是地名释义的完全保留,即便是进行了较大范围修订的第5版,释义未发生变化的地名条目数量仍占到了57%,可见《现代汉语词典》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对地名的收录相对保持稳定。

03

《现代汉语词典》地名收录变化形成原因

地名总是带有时代性,因此其变迁无法避免,研究《现代汉语词典》对地名收录的变化可以更好地规范接下来的编纂工作,为读者的使用提供便利。

(一)客观原因

社会的发展总是在推动着词汇的新陈代谢,地名也不例外。《现代汉语词典》从第1版到第5版的修订历经三十多年,在约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由于行政区划单位的设立、撤销、更名与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引起《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地名释义的修订。比如:鄞县,在浙江,在第5版中将“鄞县”修改为“鄞州”,因为200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鄞县,设立宁波市鄞州区;儋县,在广东,在第4版中将“儋县”修改为“儋州”,因为199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儋县,设立儋州市(县级市)。

另外,国家关于语言的各项政策颁布也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地名的修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简化字总表》(1986年)、《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年)、《通用规范汉字表》(2013年)是《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的风向标,地名作为语言发展变化中的一员,社会的发展必定引起其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地名的收录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需要具备稳定性、实用性等原则,才会被收录进《现代汉语词典》。

还有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使得人类社会中的各种设备设施都在不断产生,从慢火车到高铁,交通日益便利,地名学家对地名的收集朝着更加全面、准确的方向发展,旅游业发展迅速,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地名适当进行丰富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提供便利。在1978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相关地名条目594个,相关地名例证略显贫乏,而在2005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共收录地名条目672个,地名例证丰富且准确,对地名用字“济”(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的释义就较详细地指出了该水名的源流地、经流地与流入地,介绍了一些地名得名由来,与《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中的地名释义相比,内容更为丰富,方便读者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

随着《现代汉语词典》的社会影响逐步扩大,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对地名的研究成果数量明显增加。李娟,黄启庆的《浅谈对地名用字的收录原则》(2003)、《刍议中的水名专用字条目》(2008)、王洁《试论〈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水名条目修订》(2016)、耿楠《(第6版)地名用字变化考察》(2017)。这些学术成果指出了《现代汉语词典》在收录地名时所存在的问题,对地名的编纂工作有一定的裨益。

《现代汉语词典》(1-5版)对地名收录的修订变化与社会发展同步,遵从了准确性和时效性的原则。

(二)本体原因

《现代汉语词典》地名条目数量保持着相对稳定,其吸收和删减都非常谨慎、缜密和严格,两两衔接的版本保留地名用字数量基本都在90%以上,具体见表3:

增补符号

为了彰显其时代性,《现代汉语词典》推陈出新,适当、适时删减“死去”的、存在争议的地名,增订稳定而合理的新地名,比如,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删去了争议较大的地名用字“六安”的“六”。

04

余论

(一)收录地名存在的问题

1.行政区划单位的标注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省级以下地名的标注,在各个版本中情况不一。在第1版和第2版中表现为多种形式,具体有:“地名,在xx(省)”;“地名,在xx省”“地名,在xx(省)xx(市)”;“在xx(省)”“市名,在xx(省)”“县名,在xx(省)”;“村镇名,在xx(省)”;“河名,在xx(省)”等,但并不区分是县级及以上地名还是县级以下的地名。这种标注方法笔者认为不太妥当,读者查阅时会缺乏必要的信息,地名条目释义如果注到县级对读者来说更为实用一些。此外,《现代汉语词典》各个版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合理的,但就某一版来说,对于行政区划单位的标注都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差别,从第5版开始,这种情况改善了很多,可见,对词典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词典编写者对词典的修订。

2.省、直辖市、地级市、自治区的简称和别称的标注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省、直辖市、自治区简称和别称存在标注体例不一致的情况,现就《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到第5版)中的标注体例进行对比讨论。

(1)简称

“简称”,《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较复杂的名称的简化形式,那么作为简称的字(词)必定包含在全称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体例,对于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一级行政地名,并未直接标明简称,而是用了“指xx”,表明与地名简称相关的人或物,如:

“川:指四川”“福:指福建”等,其他的有“京”“陕”“云”“藏”。

“疆”与“台”是在第3版以后予以补录的,而像“黑”“吉”“辽”“贵”“青”“甘”“新”等没有注明是简称。笔者认为,对于地名的简称应该应收尽收,避免漏收与不收。

另外,《现代汉语词典》对地名简称的标注方式也并不一致,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用“指”字表明是简称,如:澳:指澳门。

第二,在其释义中也用指字,但隐含了简称之义,如:浙:指浙江,我国的一省。

第三,对于地级市的简称标注存在体例不统一的情况。如:“扬”“绍”“苏”的体例从1到5版都为“指xx(省)xx(市)”,“湖”与“杭”分别为“杭:指杭州”“湖:指湖州”的“xx(市)”的格式,在第3版中才与其他地级市统一格式为“指xx(省)xx(市)”。

第四,《现代汉语词典》似乎没有很彻底地贯彻自身对于“简称”和“别称”的解释,存在“简称”和“别称”混同在一起的情况。如,“简称”是对较复杂形式的简化,那么作为简称的字或词必定包含在全称中,像“楚”“建”这些字头的义项就存在争议。

对于以上简称标注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地名简称实际应用范围很广阔,对于社会生活的便利有很大的帮助,建议《现代汉语词典》编写委员会可以进行统一标注,一方面是为了《现代汉语词典》的进一步规范化,另一方面是方便读者查询使用的方便,更好发挥其作用。鉴于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第一,对没有收录进来的地名简称,建议对其收录也应该尽快提上日程,收录进新的一版词典中来。第二,建议把地名简称的体例统一更改为“xx的简称”。第三,明确“简称”与“别称”的区别,对于“秦”这种并非简称的,应更正为“xx的别称”。第四,对地级市标注存在的问题,建议统一为“xx(省)xx(市)”的体例。

(2)别称

“别称”,《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正式名称以外的名称。如:滇:云南的别称。

但是也有存在疏漏的地方,从《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到《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均未收录“琼:海南省的别称”这一地名词条,历经30年,在第5版中才予以收录。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问世以前,词典中对于各别地级市的别称存在体例不统一的问题。比如:“蓉”“榕”“瓯”“浔”“邕”“筑”都是“xx(省)xx(市)”的形式,比如:“瓯2:浙江温州的别称”、“蓉:四川成都的别称”。而像“宁”“穗”“甬”三个字头都是“xx(市)”的形式增补符号,比如“穗:广州市的别称”。直到第5版中,别称的体例才完全统一为“xx(省)xx(市)”的格式。1997年,重庆市正式挂牌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也体现了对“渝”解释的变化,由前两版中“xx(省)xx(市)”的格式变为xx市,最终在第5版中体例统一为“xx(市)的别称”。

(二)促进《现代汉语词典》收录

地名规范化的建议

首先,《现代汉语词典》作为一部担负着语文规范化重要任务的词典,它在国民日常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广普通话,《现代汉语词典》对词语的收录主要目的是查找使用的便利性,所以,对地名的收录也应考虑实用性的原则,对那些使用频率高和使用范围广泛的地名用字给以收录,对那些死去的字或者国外地名中极低频率使用的字应该少收或者不收,不能为了收录而收录,失去作为一部词典的重要功用。此外,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交通的便利,各个地方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对那些难认、难读、难写以及具有地方读音的字也应该尽量考虑进去,避免出现“丽(

)水”读“丽(

)”这种啼笑皆非的情况。

其次,《现代汉语词典》中地名的收录更应秉承规范性这一原则进行编写。对地名的规范要考虑到字音、字形和释义。汉字中存在诸多多音字还有异读音,所以《现代汉语词典》在字音方面应遵循“名从主人”原则、依据历史读音和社会发展对其审音。在字形方面,在此次搜集语料过程中,发现部分地名用字存在这样令人尴尬的现象:在使用输入法(搜狗输入法)键入地名用字时,存在读音、字形与《现代汉语词典》不一致的现象,有的地名用字甚至在输入法中不存在。网络的使用日益普遍,互联网使用者遍布全国各地,作为一部规范性的语文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也应该将人们在日常使用中碰到的问题作为新版词典编写的考虑因素。在释义方面,《现代汉语词典》从第1版到第5版存在不同程度的体例不一致情况,建议释义更加严谨准确,注重地名释义的详略,以供读者正确地理解与运用。

最后,《现代汉语词典》对地名专名的收录体现了其作为一部语文词典的系统完整性,从第1版到第5版的不断修订有效地提高了各类语文词典对地名收录的质量,但对于地名、水名、山名的释义的体例仍存在不足。对地名条目的合理收录和准确解释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编者需要具备更开阔的视野,在已有的地名收录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以便更好发挥《现代汉语词典》的功用。

TOUR


娜娜项目网每日更新创业和副业教程

网址:nanaxm.cn 点击前往娜娜项目网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