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市通过发展非木质林产业,既转变了林业发展方式、有效保护了林业生态,又提高了林业生产附加值、实现了林兴民富,全市呈现出把山当田耕、把树当粮管、林进荒退、山绿民富的可喜变化。
近年来,我市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中有产业、产业中有生态”的理念,大力发展非木质林产品,积极培育绿色产业,不断提高林业综合效益。2013年末,全市木本油料基地总规模达到552万亩,投产总面积192.35万亩,总产值达18.51亿元,非木质林产业已成为部分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全市林业产业呈现出“林木长期受保护、林农年年得利益”的良性循环,初步实现了不砍树就能致富,走出了一条富有保山特色的绿山富民“双赢”之路。
科学规划政策扶持
非木质林产品是指除了木材产品以外的森林产品,包括木本粮食、木本油料、食用菌、森林药材、香料、饲料、竹藤制品、野味和森林旅游等。“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把木本油料产业建设、林下经济发展、高黎贡山糯橄榄这3个极具地方特色和优势的非木质林产业,作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突破口来抓,制定了科学的中长期规划。根据土地资源状况,提出了“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开展陡坡地生态治理昌宁核桃,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利用干热河谷的荒山荒地,开展绿化荒山行动,积极发展高黎贡山糯橄榄产业”的综合开发战略,大力发展以石斛、草果、中药材种植、封山育菌为主的林下经济,以核桃、红花油菜、澳洲坚果为主的木本油料和高黎贡山糯橄榄三大非木质林产品基地。随着基地面积的扩大、产量的提高,又及时提出了“前促生产、中期提质、后活流通、主攻加工”的非木质林产品产业的发展战略。
为加快非木质林产业发展,我市制定出台了《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核桃、油茶、石斛产业发展的意见》,为非木质林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政策措施保障和资金支撑,在国家和省项目资金支撑的基础上,2007年以来市级共安排木本油料扶持资金2900万元、安排林下经济扶持资金200万元、安排高黎贡山糯橄榄扶持资金100万元,专项用于非木质林产品生产、加工、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扶持。
注重科技搞好服务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我市各级林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依靠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推广,积极开展非木质林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方面的研究,先后完成了核桃、油茶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核桃增根助长技术研究,石斛种苗繁育、药理实验、营养成分分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高黎贡山糯橄榄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野生干巴菌人工促繁与保育,林下套种中药材试验示范及中药材gap标准化种植等科研项目40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一项,市级奖励8项,有力地支撑了非木质林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市强化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了种苗生产、种植管理、果实采收的标准体系。并强化示范带动,为农民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结合产业发展,我市每年都建立了市、县、乡三级示范样板,并把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的村社列为科技示范村,50亩以上的承包大户列为科技示范户,实现统一规划、标准建园、规模发展,加大科技扶持力度,真正起到“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立市级示范点20个,科技示范村30个、科技示范户500个,示范点面积达10万余亩。2011年至2013年,全市共开展木本油料、林下经济、高黎贡山糯橄榄种植抚育管护培训1000多期,培训人数达10万人次,建设无烟烘烤烤窑665座。全市从事非木质林产品生产的林农实用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林农的技术及管理水平。
龙头带动品牌战略
随着非木质林产品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市以加工为突破口,大力建设加工、流通体系,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全市现有各类林产品加工经营企业717户,涉林专业合作社414个,入社农户近3万户,经营面积近60万亩,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良性运行机制,建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核桃、油茶、石斛、糯橄榄、野生菌等非木质林产品集聚区,以昌宁笑果果、十里香、摩尔农庄、隆阳优昊、大庄园为代表的核桃加工企业,以腾冲和顺鑫、腾虹油业等为代表的油茶加工企业,以龙陵极斛、云河为代表的石斛加工企业和以昌宁维多酒业为代表的橄榄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促进了全市非木质林产业的发展,让保山成为全省知名的核桃、油茶、石斛、糯橄榄的生产和加工基地。
为打响“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原产地品牌”,我市以品牌为抓手,采取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共同推进的双品牌发展战略,努力拓展市场。昌宁的核桃1983年在全国核桃科技协作会上被评为全国4个核桃优良品种之一,1991年被外经贸部评为全国出口创汇产品,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公布为首批全国名优经济林核桃之乡;腾冲县作为红花油茶的原产地和分布中心,享有“红花油茶故乡”之美誉,是我省油茶发展的重点县之一;龙陵县是全国重要的石斛生产基地,在全国享有盛名;腾冲红花油茶、昌宁核桃、龙陵石斛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核桃方面成功注册了“百益和”、“豪佑莱”、“沧江果源”、“兴胜”、“正强嘎薄”等5个商标;油茶方面注册了“和顺鑫”、“腾虹”2个商标;石斛方面注册了“打虎坡”、“古箐宝”2个商标,高黎贡山糯橄榄注册了橄榄红酒“斐澜尼”商标,全市非木质林产品的知名度正在不断扩大。
如何将我市的非木质林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国外,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近几年来,我市积极组织企业和营销大户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农产品展销和展示活动,到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地举办非木质林产品推荐活动,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
协调发展绿富双赢
非木质林产业的快速发展,既转变了林业发展方式、有效保护了林业生态,又提高了林业生产附加值、实现了林兴民富的状况昌宁核桃,全市呈现出把山当田耕、把树当粮管、林进荒退、山绿民富的可喜变化。目前,全市共建起600万亩以核桃、油茶、澳洲坚果、石斛、草果、其它中药材、高黎贡山糯橄榄为主的非木质林产品基地,非木质林产业每年为农民带来34.57亿元的收入,涌现出了27个非木质林产品中核桃收入超千万元的乡镇,产值超过100万元以上的村有61个,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超过700元。昌宁县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超过了2400元,户均核桃收入1万元至5万元的有5865户,5万元至10万元的有145户,10万元以上的有10户;隆阳区水寨乡海棠洼村人均森林面积已超过10亩,家家都有一座‘绿色银行’,每户林木价值近100多万元。
多年来,我市通过积极发展非木质林产业,非木质林产业作为林业主要收入支撑的效应不断放大,林业助农增收作用不断显现。2013年末,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275元,其中来自非木质林产业的收入达164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2%。农民增收的持续增长,对全市480.2万亩公益林的保护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全市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61.9%,良好的森林生态,又促进了我市其它产业的发展,为“森林保山”、“美丽保山”的建设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以非木质林产品开发促进林业生态保护和合理开发的良性循环持续健康发展,走出一条产业得发展,生态受保护,林农得实惠,不砍树能致富的特色道路。张明
娜娜项目网每日更新创业和副业教程
网址:nanaxm.cn 点击前往娜娜项目网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