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禹王台在哪里

寒亭禹王台博物馆要门票,但60岁以上免门票

2. 禹王台遗址

文化历史悠久,旅游独具特色。

寒亭原名潍县,古为寒国,传为夏代寒浞所建;至秦属齐郡,王莽改古国为亭,始称寒亭,寒亭因此而得名。

汉称平寿县,隋、唐、宋、元属潍州,后又改称潍县,1984年撤县建区。

寒亭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建安七子”之孔融、徐干,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都在此留下过不朽的足迹。

境内拥有禹王台、寒浞冢、鲁家口文化遗址、一孔桥、张氏松等多处古迹。

享誉中外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寒亭又是潍坊风筝地发祥地和主要产地,风筝艺术独树一帜,名扬四海。

3. 禹王台官网

禹王,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历史治水名人。

4. 禹王台历史

一、前黄河时代

话说豫东(开封、商丘和周口)

(一)上古的文明

豫东是三皇五帝活动中心地带。淮阳有太昊陵,商丘有燧人氏陵、帝喾陵;淮阳是伏羲、神农氏炎帝建都之地,商丘是颛顼、帝喾建都之地;另外还有西华的女娲城,柘城的朱襄氏,虞城的仓颉墓,宁陵的葛天氏和睢县的有巢氏等。

话说豫东(开封、商丘和周口)

豫东还是夏商都城之所在。据研究,夏建都老丘(今开封国都里村),是夏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商丘是殷商之源,商朝、商业、商文化发源于此,商汤初都为南亳,位于今商丘。

话说豫东(开封、商丘和周口)

话说豫东(开封、商丘和周口)

(二)圣人的沃土

豫东诞生了中华圣人文化圈。这里是老子(鹿邑)、庄子(民权)、墨子(商丘)、惠施(商丘)和孔子(夏邑为祖籍地)等圣人的故里。西汉时,司马迁游梁宋,感慨此地“重厚多君子,有先王遗风”。

话说豫东(开封、商丘和周口)

豫东能诞生诸多圣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西周时期,这里是宋、杞、陈的封地,宋是商的后裔,杞是夏的后裔,陈是虞(舜受尧禅让建立了虞)的后裔,各分封诸侯国,文化水平较高。孔子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见杞宋是孔子心中的文献所在地。此地位于大国诸侯争霸的战场所在,宋国举行了两次弭兵之会,杞国诞生了杞人忧天的故事,这里的人看透了悲欢离合,灾难多,容易悟透人生,所以出现了大智若愚的老庄。

话说豫东(开封、商丘和周口)

(三)侠客的故乡

这里诞生了司马迁、李白心中的英雄信陵君。“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李白的《侠客行》荡气回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信陵君窃符救赵,侯嬴自杀,千古流传。刘邦亦视信陵君为偶像,模仿信陵君,开创一代大汉王朝。豫东由于黄泛多乞丐、流浪者,但许多人身上有侠骨。

(四)梁园的风流

话说豫东(开封、商丘和周口)

西汉时,梁孝王于睢水边建梁园,方三百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司马相如、枚乘和邹阳等均为梁园门客,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梁园文化。产生了“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乡”的当时的流行语。千年后,李白、杜甫和高适是梁园文化的仰慕者,他们携手游梁园,李白写下名篇《梁园吟》,更是“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自此以后,梁园成了商丘和开封的代称。

(五)八荒的争凑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城:“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
开封位于大平原之上,水陆交通便利,尤其是魏惠王开凿鸿沟之后,将豫东诸多水系联系在一起,大梁城开始繁华。北宋时期,开封的发展得益于“水”,水上交通枢纽极为便利,开封城有汴河、蔡河、五丈河和金水河,这四条运河环绕穿过开封城,被称为“四水贯汴”。

话说豫东(开封、商丘和周口)

战国,鸿沟水系

话说豫东(开封、商丘和周口)

北宋,开封水系

(六)汴京的繁华

话说豫东(开封、商丘和周口)

汴京是一千年前的纽约,极度繁华。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北宋是中国文化史的高峰,《清明上河图》诉说着开封城的繁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梁园总是村,这个当时拥有150万人的大都市,堪称全球的中心。

二、后黄河时代

(一)黄河的故事

黄河是豫东文化的搅拌机,强心剂。自北宋以来豫东河患为最,百姓经常因为黄患而无家可归,同时黄患也让中华民族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黄河的安宁与否,关系王朝的兴衰,关系天下苍生,黄患地往往是龙兴地。

话说豫东(开封、商丘和周口)

话说豫东(开封、商丘和周口)

清末康有为游开封龙亭,留下一副对联“中天台观高寒,但见白日悠然,黄河翻滚;东京梦华销尽,徒叹城郭犹是,人民已非。”成也水败也水,黄河让东京繁华一去不复返。在豫东运河河道被淤塞,城池数次被黄河所毁,留下了开封、商丘城摞城,睢县凤凰三展翅(睢州城因黄河水三次迁徙),同时留下了许多湖泊,开封的包公湖、潘家湖和杨家湖,商丘的护城湖,淮阳龙湖,睢县北湖,柘城容湖和夏邑天龙湖等,诉说着与黄河水的缘分。

话说豫东(开封、商丘和周口)

(二)中原的中心

自五代建都汴梁开始,豫东一直是中原的中心,直至1954年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北宋时期,豫东不仅是中原的中心,更是世界的中心,此后千年开封一直都是河南的省会所在,是中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就像开封鼓楼的“声震天中”匾额一样,开封是当时的天中。

话说豫东(开封、商丘和周口)

除了开封外,商丘、周口亦是中原重镇。明清豫东出现商丘八大家,睢州四大家,夏邑彭氏、李氏,永城丁氏,宁陵吕氏,柘城窦氏,项城袁氏、高氏等文化家族,延续中原文脉。直至清末,周家口因是水陆码头而成为中原的经济中心之一。

话说豫东(开封、商丘和周口)

(三)祖上的阔绰

豫东人相较于河南其它的地方的人而言,祖上曾经阔绰过。因为豫东一直是中原的中心,明清,开封周氏一门十二进士,商丘宋氏一门九进士、陈氏一门八进士,夏邑彭氏一门十一进士、李氏一门十进士,睢县袁氏一门九进士、王氏一门七进士等。亦有北宋宋祁、许安世和刘蒙叟等状元的后裔居住于此,但现实很残酷,尤其是近代以来军阀混战、黄河1938年决口和日本进中国等事件造成了豫东彻底衰落,豫东黄泛区成了被歧视的对象。

(四)优劣的法则

在豫东的土地上优胜劣汰的法则较为明显。豫东位于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四战之地,历史上无数次群雄逐鹿之地,成王败寇,成者兴败者亡,极为残酷。另外黄河的泛滥等也加剧了豫东文化生态的恶化,只有强者才能生存。

豫东人的性格,能伸能屈,能忍与彪悍双重性格完美结合。经过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剩下的都是强者,无论是基因还是性格,豫东是长江以北最大的长寿带,�
��计跟这有一定关系。

话说豫东(开封、商丘和周口)

(五)土里的乾坤

李白在《梁园吟》中说:“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绿池,空余汴水东流海……”经过千年的沧海桑田,汴水都消失的无影无踪,只有那青青的麦田,汴水河边的农夫,不仅看尽了《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也看尽了人生的艰难险阻。

话说豫东(开封、商丘和周口)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古今悠悠,穷达靡间。无数王侯将相都化作一抔土,不管是贤愚,还是贵贱,新冢累累旧冢平,富贵至今何处是?

(六)家族的意识

豫东人家族意识,地域观念浓厚。豫东地区有古风,远的不说,自明清以来,这里深受理学的影响。王廷相、吕坤、鲁邦彦、汤斌、田兰芳、窦克勤和张伯行等都是理学名家,汤斌和张伯行更是被捧进了孔庙,清代进孔庙的仅三人,此地就有两人。豫东受理学思想影响,此地人保守,重视家庭,重地域观念,亦重传宗接代,所以在豫东男多女少现象极为明显。

小结

话说豫东(开封、商丘和周口)

豫鲁苏皖结合部很相似,都是历史上的黄泛区,距山远,但豫东相较皖北、苏北有较多的王气、文气。自1954年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后,豫东不再是中原的中心。今天的豫东,开封投入郑州的怀抱,商丘凭借高铁有复兴之势,周口也搭上了郑合高铁的列车。这个以黄泛区著称的地方,开始了崛起。燧人氏在商丘发明人工取火,伏羲建都于宛丘(今周口淮阳)并长眠于此。炎帝曾建都于陈地株野(今商丘柘城)。在“母系社会”时期,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二十六任帝、大伏羲氏族栗陆氏执政的首任帝栗陆氏伏安降生于商丘夏邑并都于此。

约在公元前24世纪,颛顼、帝喾等先后在商丘建都。

夏朝中期,少康定都纶城(今商丘虞城县西)。

商朝发源于商丘,并在亳(今商丘)建都。

周朝宋国都商丘,陈国建都株野(今商丘柘城)与淮阳。杞国建都杞县。魏国建都大梁(今开封)。楚国建都淮阳。

秦王朝设置砀郡(治商丘睢阳)、陈郡(治周口淮阳)。陈胜的张楚政权建都陈县(淮阳)。

汉朝梁国建都商丘睢阳。

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定都于开封,称之为“东都”或“东京”,这一时期的开封正式取代了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宋朝建都东京(今开封),升商丘为南京,位列陪都地位。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时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定都应天府(今商丘)继承大宋皇位,建立南宋,

金朝以开封为都城称南京(汴京),金哀宗南逃归德(今商丘)。

商丘古城

自元朝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封长期是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府,成立豫东道,辖三十八县。民国三年(1914年),复将豫东道改称开封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国民党政府在商丘设立河南省政府。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以永城为中心,建立豫皖苏抗日根据地。

豫东

1948年10月24日开封解放,11月成立开封特别市,省会地位不变。1949年3月,豫皖苏第一行政区改为商丘专区。1954年10月,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开封改为省直辖市。 1958年,商丘专区划入开封专区。1960年,成立商丘专区。1965年设立周口专区(后改为周口地区)。1968年,商丘专区改为商丘地区。1997年6月,商丘地区行政公署、商丘市和商丘县撤并为地级商丘�
��。 2000年,周口地区改为地级周口市。 2014年,永城市、兰考县、鹿邑县由河南省人民政府直管。

区划

开封市:鼓楼区、龙亭区、禹王台区、顺河区、祥符区、尉氏县、杞县、通许县。

商丘市:睢阳区、梁园区、虞城县、夏邑县、柘城县、民权县、宁陵县、睢县。

周口市:川汇区、项城市、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沈丘县、郸城县、淮阳县、太康县。

省直管县(市):永城市、兰考县、鹿邑县。

开封

商丘

周口

永城

兰考

5. 禹王台公园地址

开封的公园有国营,民营之分,门票也各有不同,而且还有夜景门票和日景门票之别。门票肯定地说是要的,即是70岁以上老人持身份证也还是要购买1元人身保险费后持拳入园的。汴京公园,禹王台公园,铁塔公园,启封故园,龙亭公园均在免门票中。

6. 禹王台的来历

在我国到处都有关于大禹的遗迹和传闻。安徽怀远县境内有禹墟和禹王宫;陕西韩城县有禹门;山西河津县城有禹门口;山西夏县中条山麓有禹王城址;河南开封市郊有禹王台;禹县城内有禹王锁蛟井;湖北武汉龟山东端有禹功矶;湖南长沙岳麓山巅有禹王碑;甚至远在西南的四川南江县还建有禹王宫;而河南洛阳更有大禹开凿龙门的传说。这些遍布中国的大禹遗迹,记刻着大禹的丰功和人们的思念。大禹是我国古代伟人中最受人们崇敬的一个。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从他父亲鲧(gun滚)的时候起,就开始治水。我国人民与洪水搏斗的古老故事,就是从鲧开始的。相传距今约四千多年前,我国是尧、舜相继掌权的传说时代,也是我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那时,生产能力很低下,生活条件很艰苦,有些大河每隔一年半载就要闹一次水灾。有一次,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水灾,洪水横流,滔滔不息,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五谷不收,人民死亡。活着的人们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部落联盟首领尧,为了解除水患,召开了部落联盟会议,请各部落首领共商治水大事。尧对大家说:“水灾无情,请大家考虑一下,派谁去治水?”大家公推鲧去办理。尧不赞成,说:“他很任性,可能办不成大事。”但是,首领们坚持让鲧去试一试。按照当时部落的习惯,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与大家意见不相符,首领要听从大家的意见。尧只好采纳大家的建议,勉强同意鲧去治水。 鲧到治水的地方以后,沿用了过去传统的水来土挡的办法治水,也就是用土筑堤,堵塞漏洞的办法。他把人们活动的地区搞了个象围墙似的小土城围了起来,洪水来时,不断加高加厚土层。但是由于洪水凶猛,不断冲击土墙,结果弄得堤毁墙塌,洪水反而闹得更凶了。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一事无成,并没有把洪水制服。舜接替尧做部落联盟首领之后,亲自巡视治水情况。他见鲧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就把鲧办罪,处死在羽山(神话中的地名)。随后,他又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还派商族的始祖契、周族的始祖弃、东克族的首领伯益和皋陶(gaoyao高摇)等人前去协助。大禹领命之后,首先寻找了以前治水失败的教训,接着就带领契、弃等人和徒众助手一起跋山涉水,把水流的源头、上游、下游大略考察了一遍,并在重要的地方堆积一些石头或砍伐树木作为记号,便于治水时作参考。这次考察是很辛苦的。据说有一次他们走到山东的一条河边,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了,一下子卷走了�
�少人。有些人在咆哮的洪水中淹没了,有些人在翻滚的水流中失踪了。大禹的徒众受了惊骇,因此后来有人就把这条河叫徒骇河(在今山东禹城和聊城县一带)。考察完毕,大禹对各种水情作了认真研究,最后决定用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水患。大禹亲自率领徒众和百姓,带着简陋的石斧、石刀、石铲、木耒等工具,开始治水。他们一心扑在治水上,露宿野餐,粗衣淡饭,风里来雨里去,扎扎实实地劳动着。尤其是大禹,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腰累疼了,腿累肿了,仍然不敢懈怠。据考证,当时大禹洽水的地区,大约在现在的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巍峨雄姿,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但是,特大洪水暴发时,河水就被大山挡住了去路,在缺口处形成了游涡,奔腾的河水危害着周围百姓的安全。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在他的带动下,治水进展神速,大山终于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获得了成功。原来,黄河水系有主流、支流之分,如果把主流加深加宽,把支流疏通,与主流相接,这样就可使所有支流的水,都归主流。同时,他们把原来的高处培修使它更高,把原来的低地疏浚使它更深,便自然形成了陆地和湖泽。他们把这些大小湖泽与大小支流连结起来,洪水就能畅通无阻地流向大海了。大禹指挥人们花了十年左右的功夫,凿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开了一条又一条河渠。他公而忘私,据说大禹几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他路过家门口,正好遇上妻子生孩子,大家劝他进去看一看,照顾一下,他怕影响治水,没有进去;又有一次,他的孩子看见了父亲,非常高兴,要大禹到家里看一看,他还是没有进去。他把整个身心都用在开山挖河的事业中了。治水成功之后,大禹来到茅山(今浙江绍兴城郊),召集诸侯,计功行赏,还组织人们利用水土去发展农业生产。他叫伯益把稻种发给群众,让他们在低温的地方种植水稻;又叫后稷(ji)教大家种植不同品种的作物;还在湖泊中养殖鱼类、鹅鸭,种植蒲草,水害变成了水利。伯益又改进了凿井技术,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到处出现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舜的助手。过了十七年,舜死后,他继任部落联盟首领。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夏禹死后就葬在茅山,后人因禹曾在这里大会诸侯,计功行赏,所以把茅山改名为会稽山。这就是绍兴大禹陵的由来。而今的禹陵背负会稽山,面对亭山,前临禹池。1979年重建大禹陵碑亭一座,飞檐翘角,矗立于甬道尽头。内立明朝人南大吉书写的“大禹陵”巨碑一块。亭周古槐蟠郁,松竹交翠,幽静清雅。亭南有禹穴辨亭和禹穴亭,是前人考辨禹的墓穴所在之处。大禹为民造福,永远受到华夏子孙称颂,大禹刻苦耐劳的精神,永远为炎黄后
裔怀念。人们来到绍兴,总忘不了去市东南的大禹陵观瞻。

7. 禹王台图片

今年没有摸鱼活动了。

禹王台,又名古吹台,禹王台风景区位于开封市的东南隅,是一个古典园林式的公园,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城区的东南隅禹王台公园内,园林布局是以名胜古迹古吹台为主景,以五大植物园:樱花园、牡丹园、芳春园、石榴园、科普园为主体的文化休憩公园。最早叫“吹台”,为纪念春秋时晋国音乐家师旷,取名“古吹台”。古时吹台很高,明朝时期有10米高,周长百米,后由于黄河泛滥,泥沙淤积,现在仅高出地面约7米。到了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由于黄河泛滥成灾,人们饱经水患,谈水色变,为了纪念历史上治水有功的大禹,改古吹台为禹王台。

8. 禹王台禹王是谁

在我国到处都有关于大禹的遗迹和传闻。安徽怀远县境内有禹墟和禹王宫;陕西韩城县有禹门;山西河津县城有禹门口;山西夏县中条山麓有禹王城址;河南开封市郊有禹王台;禹县城内有禹王锁蛟井;湖北武汉龟山东端有禹功矶;湖南长沙岳麓山巅有禹王碑;甚至远在西南的四川南江县还建有禹王宫;而河南洛阳更有大禹开凿龙门的传说。这些遍布中国的大禹遗迹,记刻着大禹的丰功和人们的思念。大禹是我国古代伟人中最受人们崇敬的一个。

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从他父亲鲧(gun滚)的时候起,就开始治水。我国人民与洪水搏斗的古老故事,就是从鲧开始的。

相传距今约四千多年前,我国是尧、舜相继掌权的传说时代,也是我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那时,生产能力很低下,生活条件很艰苦,有些大河每隔一年半载就要闹一次水灾。有一次,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水灾,洪水横流,滔滔不息,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五谷不收,人民死亡。活着的人们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

部落联盟首领尧,为了解除水患,召开了部落联盟会议,请各部落首领共商治水大事。尧对大家说:“水灾无情,请大家考虑一下,派谁去治水?”大家公推鲧去办理。尧不赞成,说:“他很任性,可能办不成大事。”但是,首领们坚持让鲧去试一试。按照当时部落的习惯,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与大家意见不相符,首领要听从大家的意见。尧只好采纳大家的建议,勉强同意鲧去治水。鲧到治水的地方以后,沿用了过去传统的水来土挡的办法治水,也就是用土筑堤,堵塞漏洞的办法。他把人们活动的地区搞了个象围墙似的小土城围了起来,洪水来时,不断加高加厚土层。但是由于洪水凶猛,不断冲击土墙,结果弄得堤毁墙塌,洪水反而闹得更凶了。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一事无成,并没有把洪水制服。

舜接替尧做部落联盟首领之后,亲自巡视治水情况。他见鲧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就把鲧办罪,处死在羽山(神话中的地名)。随后,他又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还派商族的始祖契、周族的始祖弃、东克族的首领伯益和皋陶(gaoyao高摇)等人前去协助。

大禹领命之后,首先寻找了以前治水失败的教训,接着就带领契、弃等人和徒众助手一起跋山涉水,把水流的源头、上游、下游大略考察了一遍,并在重要的地方堆积一些石头或砍伐树木作为记号,便于治水时作参考。这次考察是很辛苦的。据说有一次他们走到山东的一条河边,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了,一下子卷走了不少人。有些人在咆哮的洪水中淹没了,有些人在翻滚�
�水流中失踪了。大禹的徒众受了惊骇,因此后来有人就把这条河叫徒骇河(在今山东禹城和聊城县一带)。

考察完毕,大禹对各种水情作了认真研究,最后决定用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水患。大禹亲自率领徒众和百姓,带着简陋的石斧、石刀、石铲、木耒等工具,开始治水。他们一心扑在治水上,露宿野餐,粗衣淡饭,风里来雨里去,扎扎实实地劳动着。尤其是大禹,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腰累疼了,腿累肿了,仍然不敢懈怠。

据考证,当时大禹洽水的地区,大约在现在的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巍峨雄姿,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但是,特大洪水暴发时,河水就被大山挡住了去路,在缺口处形成了游涡,奔腾的河水危害着周围百姓的安全。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在他的带动下,治水进展神速,大山终于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

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获得了成功。原来,黄河水系有主流、支流之分,如果把主流加深加宽,把支流疏通,与主流相接,这样就可使所有支流的水,都归主流。同时,他们把原来的高处培修使它更高,把原来的低地疏浚使它更深,便自然形成了陆地和湖泽。他们把这些大小湖泽与大小支流连结起来,洪水就能畅通无阻地流向大海了。

大禹指挥人们花了十年左右的功夫,凿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开了一条又一条河渠。他公而忘私,据说大禹几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他路过家门口,正好遇上妻子生孩子,大家劝他进去看一看,照顾一下,他怕影响治水,没有进去;又有一次,他的孩子看见了父亲,非常高兴,要大禹到家里看一看,他还是没有进去。他把整个身心都用在开山挖河的事业中了。

治水成功之后,大禹来到茅山(今浙江绍兴城郊),召集诸侯,计功行赏,还组织人们利用水土去发展农业生产。他叫伯益把稻种发给群众,让他们在低温的地方种植水稻;又叫后稷(ji)教大家种植不同品种的作物;还在湖泊中养殖鱼类、鹅鸭,种植蒲草,水害变成了水利。伯益又改进了凿井技术,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到处出现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

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舜的助手。过了十七年,舜死后,他继任部落联盟首领。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夏禹死后就葬在茅山,后人因禹曾在这里大会诸侯,计功行赏,所以把茅山改名为会稽山。这就是绍兴大禹陵的由来。而今的禹陵背负会稽山,面对亭山,前临禹池。1979年重建大禹陵碑亭一座,飞檐翘角,矗立于甬道尽头。内立明朝人南大吉书写的“大禹陵”巨碑一块。亭周古槐蟠郁,松竹交翠,幽静清雅。亭南有禹穴辨亭和禹穴亭,是前人考辨禹的墓穴所在之处。

大禹为民造福,永远受到华夏子孙称颂,大禹刻苦耐劳的精神,永远为炎黄后裔怀念。人们来�
�绍兴,总忘不了去市东南的大禹陵观瞻。

9. 禹王台怎么走

禹王台今属潍坊市寒亭区,出潍坊市区沿西外环路北行20多公里,便可见一高耸土埠立于公路东侧,此即禹王台。禹王台下是禹王台村,据考,元代末,陈、刘二姓迁此定居,因村西南角有一高大土台,相传乃大禹治水时所筑,台上建有禹王庙,土台即被称为”禹王台”,村虽以禹王台命名。禹王台村现隶属于寒亭区高里街道。

历史上的禹王台台体高大,气势恢宏,奈何历史悠悠,沧海桑田,随着雨水冲刷和附近村民取土,现在的禹王台只剩下了一座海拔22.47米,底径约75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土台子,上面生长着一些丛生的荆棘和少量树木。因历史悠久,战火频繁,禹王台上的庙宇曾数度被毁,今天所见的庙宇大部为后来重建。


娜娜项目网每日更新创业和副业教程

网址:nanaxm.cn 点击前往娜娜项目网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