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北著名景点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2. 湖北著名景点黄鹤楼介绍
溯源黄鹤楼的来历,学术界多认为,武昌夏口城设立的军事瞭望哨就是黄鹤楼的前身。
夏口城的建立应该从关羽走麦城说起。刘备为关羽报仇,率军伐东吴,在夷陵大败。东吴和蜀国结仇,为了屏障首都武昌(今鄂州),遂在江夏山(今蛇山)建立夏口城。
《三国志》对此有明确记载:黄武“二年(223)春正月,……城江夏山”。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方舆纪要序》:“孙权知东南形胜必在上流也,于是城夏口,都武昌。”夏口城的修筑在吴国历史上不是小事,1700多年前的军事城堡,用今天的眼光看,不过一个小土城,方圆只有二三里,但郦道元《水经注》认为这个小土城具有“依山傍江,开势明远,凭墉藉阻,高观枕流,上则游目流川,下则激浪崎岖”的气势。
夏口城修筑17年后,孙权下诏:“诏诸郡县治城郭,起谯楼,穿堑发渠,以备盗贼。”在孙权的新诏中,我们第一次看到“楼”的信息,谯楼即城门上的瞭望楼。但这时夏口城起的谯楼,是黄鹤楼的前身吗?不能轻易下结论。因为《三国志》和《水经注》没有一个字涉及黄鹤楼。
为什么大家都认为黄鹤楼最早是三国时黄鹄矶上的瞭望楼呢?这与唐代李吉甫(758—814年)撰写的《元和郡县志》有直接关系,该书如是描述夏口城:“吴黄武二年,城江夏,以安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名楼,为黄鹤楼。”后人解读这句话,把建楼的时间固定为黄武二年,把黄鹤楼固定成军事瞭望楼,并把这个军事瞭望楼固定在黄鹄矶上。
凡军事瞭望楼,都是为了登高警戒。夏口城背依江夏山,本身就具有了“开势明远”“游目流川”的优势;况且在冷兵器时代,常常会兵临城下,遭遇围城,把军事瞭望楼搭建在城外几无先例,但利用城门上的谯楼居高望远则是常态。夏口城又怎么会把瞭望楼建在城外的矶石上呢?也许有人会说,黄鹤楼是搭建在夏口城内的。笔者也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但郦道元《水经注》中明确说到:“船官浦东即黄鹄山……山下谓之黄鹄岸,岸下有湾,目之为黄鹤湾,东北对夏口城,魏黄初三年孙权所筑也。”这个黄鹄岸当是后来的黄鹄矶。由此可知,夏口城并非直接与黄鹄岸相连。所以,“黄鹤楼最初是建在黄鹤矶上的瞭望楼”这一点颇值得商榷。
李吉甫是地理学家,他生活的年代,黄鹤楼已经成为天下名楼。他登临黄鹤楼,观察地理形貌,记述历史,描述现状,是非常正常的。所以,李吉甫的“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名楼,为黄鹤楼”其实描述的是他看到的现状,也就是“在原夏口城的西南角,有一个黄鹤楼,楼因黄鹄矶而得名”。
黄鹄矶上真正出现军事瞭望楼当在南北朝时期。
南朝刘宋的第五位皇帝刘骏登基第二年,即公元454年,就把荆、湘、江、豫四州中的八郡划出,设立郢州,这就是历史上的“分荆置郢”,郢州的治所设在夏口。夏口遂从县治所在地升为州治所在地。首任郢州刺史为国戚萧思话,他对夏口城进行维修和扩建,让夏口城变身为郢州城(亦称郢城)。
萧思话扩建的郢州城沿蛇山西端北坡而上,直至山脊。《南齐书》记载:此城“据黄鹄矶,边江峻险,楼橹高危,瞰临沔汉”。所谓“边�
��峻险,楼橹高危”,其意是新城的城墙延到了江边,城墙上还建有用以侦察、防御、打击攻城之人的“楼橹”(楼橹系古代作战时搭建的没有顶盖的高台)。
注意,这个“楼橹”据黄鹄矶,高到可以“瞰临沔汉”,可见作为瞭望及防御的作用不可小觑。笔者以为,如果一定要把黄鹤楼的前2身固定为军事瞭望楼,那么,黄鹤楼的前身应该是这个建于南朝的“楼橹”。(武汉地方志专家,武汉
3. 武汉黄鹤楼旅游景点大全介绍
遂构此楼志感,故名黄鹤楼。”另外,和上述故事大同小异的,是《江夏县志》所引《报应录》的说法。据它所说,市酒者为辛氏,饮酒者为道士,画鹤所用的是桔皮,所建楼为辛氏楼。
原文是:辛氏昔沽酒为业,一先生来,魁伟褴褛,从容谓辛氏曰:许饮酒否?辛氏不敢辞,饮以巨杯。如此半岁,辛氏少无倦色,一日先生谓辛曰,多负酒债,无可酬汝,遂取小篮橘皮,画鹤于壁,乃为黄色,而坐者拍手吹之,黄鹤蹁跹而舞,合律应节,故众人费钱观之。十年许,而辛氏累巨万,后先生飘然至,辛氏谢曰,愿为先生供给如意,先生笑曰:吾岂为此,忽取笛吹数弄,须臾白云自空下,画鹤飞来,先生前遂跨鹤乘云而去,于此辛氏建楼,名曰黄鹤。
这则神话的大意是说,从前有位姓辛的人,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氏:“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氏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过了半年,辛氏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因为橘皮是黄色的,所画鹤也呈黄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如此过了十年多,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谢说,我愿意供养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去了,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便称为“黄鹤楼”。
4. 湖北黄鹤楼景区介绍
一是将建筑模型、楹联碑刻、诗词书画等静物展示和现代多媒体动态展示相结合,直观的静物展示,再加上图文并茂的故事解说,实时的视频影像能让游客想象黄鹤楼的磅礴气势,往昔的更迭繁荣一一尽现,如身临其境去感受黄鹤楼的历史渊源和隽永的意境。
二是可以通过鲜明的主题活动或节事活动等贴近现实生活、广大游客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为不同层次游客提供深层次体验。如以“读书、读城、读画、读诗”4种特别形式举办的读书日系列活动,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参与,堪称真正的全民阅读;近几年开展的系列“百万大学生看武汉之黄鹤楼文化进高校活动”,将黄鹤楼文化精髓带到武汉市各高校,走进大学生。
5. 介绍湖北黄鹤楼
1、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2、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唐代诗人崔颢在�
�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3、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黄鹤楼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正好迎合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
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
6. 湖北旅游景点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西山坡特1号。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的观赏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的武汉武昌蛇山上,黄鹤楼与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齐名,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楼阁”。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黄鹤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
7. 湖北著名景点黄鹤楼图片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楼上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整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檐下四面悬挂匾额,正面悬书法家舒同题“黄鹤楼”三字金匾。
1987年11月28日,经全国评审委员会审定,中国建筑业联合会授予黄鹤楼首届建筑工程鲁班奖。1991年,国家旅游局授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称号。2007年,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9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和建设部公布为国家重点公园。
8. 湖北著名景点黄鹤楼在哪里
娜娜项目网每日更新创业和副业项目
网址:nanaxm.cn 点击前往娜娜项目网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黄鹤楼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桥头,黄鹤楼与岳阳楼,江西滕王阁等扬名海内外,深受游客欢迎和喜欢。黄鹤楼深受古代文人墨客的喜欢,许多人留下了墨宝…可惜黄鹤楼几经战乱,被毁坏,解放后在国家和武汉市政府领导下,重新建造了新的黄鹤楼
娜娜项目网每日更新创业和副业项目
网址:nanaxm.cn 点击前往娜娜项目网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