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科学图书馆(the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PLoS)上发布的文章《美洲锥虫病:“美洲新型的艾滋病”》,作者将该病种与艾滋病进行了对比,提出其与艾滋病有很多相似之处,引起了公众的不安。文章作者之一贝勒医学院国家热带医学院系主任彼得·特兹博士解释道,这种博人眼球的比较是为了引起公众的关注,引起更多卫生决策者对美洲锥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视。什么是新型艾滋病,它与艾滋病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是大家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实际上,美洲锥虫病从病因、传播方式、流行范围等方面与艾滋病明显不同:
第一,传染途径不同。艾滋病由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染,主要通过性传播。美洲锥虫病主要是通过锥蝽向人传播。
第二,病原体不同。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美洲锥虫病的病原克氏锥虫是一种原生动物。
第三,流行范围不同。艾滋病是全球性的。而美洲锥虫病只有在美洲有直接通过锥蝽传染的病例,其他地方的病例由人员流动造成。目前,中国是美洲锥虫病的非流行区,也无该病的病例报道。
第四,疾病后果不同。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美洲锥虫病若在急性期开始时很快用药(苄硝唑和硝呋替莫),这两种药物治愈该病的效力几乎为100%。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在慢性期,抗寄生虫治疗还可以预防或抑制疾病的进展。
那为什么要开展锥蝽调查?福建省有锥蝽吗?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治科自2016年开始在全省开展锥蝽调查,并于2017年7月首次发现红带锥蝽,捕获的红带锥蝽未检出克氏锥虫。锥蝽调查开展至今,广东、海南、福建、广西和江西省先后发现红带锥蝽,均未检出克氏锥虫。
(解剖镜下的雄性红带锥蝽背面观)
如果被锥蝽叮咬了怎么办?
专家提醒:夏季还应该警惕这些虫类叮咬传播疾病
夏季高温湿热、蚊虫孳生,其中吸血蠓、蜱虫、隐翅虫等是夏季常见虫类,这些虫类通常会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专家提醒,市民需要加强防范。
警惕一
吸血蠓
吸血蠓,通俗称墨蚊、小咬,是一种体型较小的昆虫。常在山林或植被茂盛的场所活动,绿化较好的小区通常比较多见。吸血蠓多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出来活动。
✦症状:
人被吸血蠓叮咬后,会有激烈的灼烧疼痛,在叮咬部位周围形成红色条带,有些人还会引起过敏反应,具有激烈的瘙痒感。这些嗜吸人畜血液的蠓种不仅刺叮吸血,还能传播多种疾病。
✦建议:
1、市民可在门窗等处布置网孔小于3/4毫米的纱窗或纱门,防止吸血蠓钻孔进入屋内。
2、外出时,可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抹驱避剂克氏锥虫,并在衣物上喷洒驱避剂或氯氰菊酯杀虫剂。
警惕二
蜱虫
蜱虫,又名壁虱或扁虱。一般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的草地、灌木丛和森林等场所。近年来克氏锥虫,不少城市的公园和新开发区小区等场所也能发现蜱虫。
✦症状:
蜱虫在叮咬人畜吸血时多无痛感,因此不易被发觉。一旦被蜱虫叮咬后,其皮肤伤口处便会出现水肿、发炎等反应,甚至形成溃疡,严重时可引起瘫痪。
✦建议:
1、市民在野外旅游或作业时,应穿浅色的衣服,暴露的皮肤适当涂抹驱避剂,尽量避免坐卧在草地上。
2、若发现身上有蜱虫或发现被蜱虫叮咬时,不要拍打,应当用木棍或其他的工具把蜱虫移走,或用镊子把蜱虫拔出,并对伤口进行清洗,用类固醇膏剂涂抹,症状严重须立即就医。
警惕三
隐翅虫
隐翅虫是黑色蚊形小飞虫,毒隐翅虫分布较广,常见于温带地区的江岸、河边、田地菜园等处,白天栖于阴暗潮湿处,夜间在有灯光处飞行。5-8月份是此病的高发期,该虫体各段均含毒素,具有强酸性。
✦症状:
“如果隐翅虫落在皮肤上被拍打,就会放出大量强酸性毒汁刺激皮肤,导致发炎。”谢汉国说,如看到小虫子停留在脸上,千万不要用手拍击,正确的做法是拨落在地、用脚踩死。
✦建议:
1、市民平时要做好预防工作,搞好环境卫生、清除杂草、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熄灯。
2、若碰到隐翅虫腐蚀皮肤,不要过于恐慌。如已出现皮疹,可立即用碱性的肥皂、香皂等清冼,外涂炉甘石洗剂,也可用马齿苋捣烂敷于患处。同时,为了加速痊愈、防止皮肤感染,应及时上医院就诊。
夏天蚊虫多!
小伙伴们要注意防范!
娜娜项目网每日更新创业和副业教程
网址:nanaxm.cn 点击前往娜娜项目网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